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1.我不仅能凭木星灵的靠近和流注的温柔和甜蜜,还能凭以下事实认出他们的同在:他们的流注尽可能地施加在我脸上,使我笑容满面、开朗愉快,并且在他们同在期间一直这样。他们说,当他们造访他们星球的居民,以这种方式想要赋予他们安宁和衷心的喜悦时,就会把这种愉快的表情传给他们。我能感觉到他们所赋予的安宁和喜悦充满我的胸腔和内心。它将造成干扰和烦忧,并使头脑充满各种情绪的对未来的欲望和焦虑一扫而空。我通过这种方式能确定木星居民过得是哪种生活。各个星球居民的性质从来自那里的灵人的性质就能得知,因为每个人死后都会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当他成为一个灵人时,仍继续过着同样的生活。我发现,他们拥有祝福的状态,甚至拥有一种更为内在的幸福。我通过觉察到他们的内层没有向天堂关闭,而是打开而发现这一点;内层越向天堂打开,他们就越容易接受神的良善,这良善伴随着祝福和内在的幸福。那些不按天堂的次序生活的人则截然不同,他们的内层关闭,他们的外层则向尘世打开。
3336.“以扫蔑视长子的名分”表示在此期间,生活的良善根本不重视优先权。这从“蔑视”和“长子的名分”的含义,以及“以扫”的代表清楚可知:“蔑视”是指根本不重视;“以扫”是指生活的良善(3300, 3322节);“长子的名分”是指优先权(3325节)。这是暂时的,或短时间内的(参看3324, 3325, 3330节)。由此明显可知,“以扫蔑视长子的名分”表示在此期间,生活的良善根本不重视优先权。要理解本章关于以扫和雅各所讲的这些事在内义上表示什么,思维必须从历史事件,因而从以扫和雅各这些人物那里完全移除,反而必须专注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也就是说,专注于属世层的良善和真理;或也可说,专注于正通过真理和良善重生的属灵人。因为就圣言的内义而言,名字只表示真实事物。当所思想的是属世层的良善和真理,而不是以扫和雅各时,那么一个人通过真理和良善重生是怎么回事就显而易见了,即:一开始,与他同在的真理看似占据优先和更高位置;而事实上,良善本身才是优先和更高的。
为进一步阐明这种优先权和更高位置,我还需要补充几句。不难看出,没有什么东西能进入人的记忆并留在那里,除非有某种情感或爱吸引它。没有情感,或也可说,没有爱,就没有任何洞察。进入的事物或信息与这情感或爱联结,并且一旦与它联结,就保留下来。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当一种相似的情感或爱返回时,事物本身或信息也会重现,并与以前凭一种相似情感或爱进入的其它事物或信息一起呈现;这种情况会反复发生。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和从这思维而来的言语的源头。同样,当事物本身或信息返回时,无论这种返回是通过感官对象,还是通过思维对象,抑或通过别人的话语实现的,将该事物或信息引入他记忆的情感也会再现或返回。这是经验的教导,只要停下来反思一下,谁都能确认这一点。
真理的教义以同样的方式进入记忆,最初把它们引入记忆的事物就是各种爱所产生的情感,如前所述(3330节)。那时,属于仁之良善的真正情感是无法察觉的,但它仍存在。在它能存在的程度内,主把它附着于真理的教义,它也保持附着。因此,当一个人能重生的时刻到来时,主就激发对良善的情感,并通过这情感唤起已经被祂与该情感联合的事物或信息。在圣言中,这些事物被称为“余剩”。那时,主利用这种情感,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逐渐移除其它爱的情感,从而也移除与它们联结的事物或信息。对良善的情感,或也可说,生活的良善以这种方式开始掌权。事实上,在此之前它也掌权,只是无法被这个人看见,因为人越爱自己、爱世界,属于真爱的良善就越不可见。这表明关于以扫和雅各所讲的这些历史细节在内义上表示什么。
对应和代表(续)
第二十章
2495.前面多处已经阐述和说明,圣言包含一个内义在里面,这内义从字面上看不出来。内义的性质从自创世记第一章开始直到此处所给出的解释清楚看出来。尽管如此,由于如今,就连相信圣言的少数人都不知道这种内义的存在,所以让我来提供更多的证据。
主对时代的完结,也就是教会的末期描述如下: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马太福音24:29; 马可福音13:24-25)
此处“日头”不是指太阳,“月亮”不是指月亮,“众星”也不是指众星;相反,“日头”表示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月亮”表示从爱和仁获得的信,“众星”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这在前面已经说明(31, 32, 1053, 1521, 1529-1531, 2120, 2441节)。因此,主所说的这些话表示当时代的完结或教会的末期到来时,爱或仁和由此而来的信将不复存在。
主在先知书所说的类似的话表明,这就是它们的含义,如以赛亚书:
看哪,耶和华的日子临到,使这地荒凉,从其中除灭罪人。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以赛亚书13:9-10)
这也论及教会的末期,或也可说,时代的完结。约珥书:
一个黑暗、幽冥的日子,一个密云、乌黑的日子。地在祂面前颤抖,诸天摇撼,日月昏暗,星辰收回其光辉。(约珥书2:2, 10)
此处的意思也一样。同一先知书:
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约珥书2:31)
又: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日月昏暗,星星也不再发光。(约珥书3:14-15)
以西结书:
我将你扑灭的时候,要把天遮蔽,使众星昏暗,以密云遮住太阳,月亮也不放光。我必使天上的发光体都在你以上变为昏暗,使你的地上黑暗。(以西结书32:7-8)
启示录: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观看,见有大地震,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得像血,星辰坠落于地。(启示录6:12-13)
又:
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它们的三分之一黑暗了。(启示录8:12)
这些经文清楚表明,主在福音书中的话和在先知书中的话涉及同一件事,即:末期既没有仁,也没有信;这就是内义;这一切从以赛亚书看得更清楚:
月亮要蒙羞,日头要惭愧,因为万军之耶和华必在锡安山、在耶路撒冷掌权。(以赛亚书24:23)
这里的意思是说,信,也就是“月亮”,要蒙羞;仁,也就是“日头”,要惭愧,因为这就是它们的处境;经上不可能论到月亮和太阳说,它们要蒙羞、惭愧。但以理书:
这公山羊有一角,向南、向东渐渐成为强大;它渐渐强大,直达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并践踏它们。(但以理书8:9-10)
谁都能明显看出,此处“天象”不是指天象,“星宿”也不是指众星。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